古诗词文学网

王安石年表

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1021) 一岁是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仁宗天圣八年庚午(1030) 十岁王益以殿中丞知韶州(今广东韶关),王安石随父至韶州。明道二年癸酉(1033) 十三岁王益回临川母报丧,王安石随行。景祐三年丙子(1036) 十六岁王益服满赴京,王安石随行。景祐四年丁丑(1037) 十七岁四月,王益通判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王安石随行。宝元二年己卯(1039) 十九岁二月,王益卒于江宁任上。庆历二年壬午(1042) 二十二岁三月,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以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庆历六年丙戌(1046) 二十六岁自临川赴京,不求官职,知鄞县。皇祐三年辛卯(1051) 三十一岁 以殿中丞通判舒州(今安徽潜山)。至和元年甲午(1054) 三十四岁 自舒州赴京,特授集贤校理,辞不受,九月除群牧司判官。嘉祐二年丁酉(1057) 三十七岁 五月改太常博士,知常州。嘉祐三年戊戌(1058) 三十八岁二月提点江东刑狱。十月回京,任三司度支判官。嘉祐六年辛丑(1061) 四十一岁为工部郎中、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嘉祐八年癸卯(1063) 四十三岁三月仁宗崩,英宗(赵曙)立。八月,母吴氏逝于京师,十月归葬江宁。治平四年丁未(1067) 四十七岁正月,英宗崩,神宗(赵顼)立。诏以故官知江宁府。九月,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 四十八岁四月,自江宁入京。神宗诏越次入对。熙宁二年己酉(1069) 四十九岁二月,以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熙宁三年庚戌(1070) 五十岁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史馆大学士,与韩绛并相。立保甲法。熙宁五年壬子(1072) 五十二岁行市易法、保马法。熙宁六年癸丑(1073) 五十三岁提举经义局。九月,熙河大捷,神宗解身上玉带赐之。熙宁七年甲寅(1074) 五十四岁三月,行方田均税法。四月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新法遭遇首次挫折。十月,行手实法。熙宁八年乙卯(1075) 五十五岁二月,复拜同平章事、昭章馆大学士。六月,进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熙宁九年丙辰(1076) 五十六岁六月,子雱卒。十月,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元丰元年戊午(1078) 五十八岁正月,进尚书左仆射,封舒国公。元丰三年庚申(1080) 六十岁九月,加特进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改封荆国公。元丰七年甲子(1084) 六十四岁乞以宅为寺,赐名“报宁”。元丰八年乙丑(1085) 六十五岁三月,神宗崩,宋哲宗(赵煦)即位。新法先后废罢。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 六十六岁四月初六病逝,赠太傅。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宁府。八年,再相,次年复罢。十年(1077)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尚书左仆射,改封荆国公。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外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崇宁三年(1104),追封舒王。《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自少博极群书,工诗擅文,有《临川先生集》一百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全宋词》用《彊村丛书》本《临川先生歌曲》增补,凡二十九首。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文学主张核心是「文贵致用」。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条分缕析,提挈起伏。《答司马谏议书》理足气盛,精炼有力。记叙文夹叙夹议,寓意深远。如《游褒禅山记》等。诗歌创作有1500多首,极富特色。不少诗歌表现了要求改革时弊和关心人民疾苦的精神。如《河北民》、《兼并》、《感事》、《省兵》等。咏史怀古的诗篇,抒发了对国事的感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入塞》、《西帅》、《阴山画虎图》、《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等。有些诗歌表达出新颖的命意,喜欢翻历史旧案。如脍炙人口的《明妃曲》二首。欧阳修、梅尧臣、曾巩等都写了和诗。抒情写景诗有很多名篇佳句。《南浦》、《染云》、《书湖阴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州》都是公认的佳作。这些作品以工致取胜,寓意深刻,被认为是苏轼、黄庭坚的先导。退居江宁的10年,思想十分矛盾。一方面继续关心新法的推行,另方面感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转而借助佛理来解脱苦闷。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失,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部分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文学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gushiciwenxue.com/wenzhang/6479.html

王安石的诗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