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原文
在接着说了忠于职守的问题后,本书的编纂者转到了孟子葬母这件事上来,目的在于说明作为小辈安葬长辈是否也有忠于职守的问题。充虞不明白孟子为什么很简陋地埋葬了母亲,事后就问孟子。孟子就告诉他,古时候棺椁都没有尺寸,人们想怎样埋就怎样埋葬,而且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民间也没有这方面的习俗。到商周中古时期以后,统治者为了区别人们的地位等级,才将内棺定为七寸厚,外椁要相称。孟子还说明,从天子一直到百姓,并非是不讲究棺椁的美观,而只是能够做到这样美观才能算尽到后人的心意。但如果不具备好的条件,做不了七寸厚的棺椁,那就不可以装着高兴;因为简陋地埋葬了长辈而装出高兴的样子,那就是虚伪。如果没有度量棺椁的厚薄,也不可以装着高兴。实事求是也就是了。因为具备了条件就是对棺椁的厚薄有了度量,而达到了七寸厚的棺椁的标准后,埋葬也就是了。古时候的人都是不度量棺椁而埋葬长辈的,为何我单单就不能这样呢?所以孟子论证说,而且比起改变者不要使测量更新于美观,于人们的心里难道就不畅快吗?我听说,君子不以天下自我约束于更新。这段话就与《大学》里的一句话: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乃是同一个道理了。如果这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这句话说的也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天地规律。道路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道路,规律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规律,然而规律和道路却不是一回事。规律没有道路,它是不断发展而且多变的,永远不会同样。所以它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道路却有规律,每一条不同的道路都有不同的规律,即使是同一条道路,走在上面的人的人生规律也不一样。人生的过程,人生所处的环境既然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那么调节自己以适应新的一天、新的过程、新的环境也就很重要了。因此,对于棺椁的更新而使其更加美观,这是个人的心愿,没有具备条件而使棺椁不美观,也是个人的心愿,只要心里畅快就行了。这就是孟子不拘泥于陈规陋矩的更新思想,也是孟子采取的最佳行为方式。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部分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文学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gushiciwenxue.com/wenzhang/1615.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
热门名句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 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