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学网

周书_列传卷十三部分译文

查阅典籍:《周书》——「周书·列传卷十三」原文

  文帝有十三个儿子:姚夫人生的世宗,嫔妃生的宋献公宇文震,文元皇后生的孝闵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生的高祖、卫剌王宇文直,达步干妃生的齐王字文宪,王姬生的趟僭王宇文招,嫔妃生的谯孝王宇文俭、陈惑王宇文纯、越野王字文盛、代樊王宇文达、冀康公宇文通、滕闻王宇文迪。齐炀王另外有传。

  宋献公宇文震,字弥俄突。年幼时聪敏通达,十岁时,诵读《孝经》、《论语》、《毛诗》。后来和世宗一起随从卢诞学习《礼记》、《尚书》。大统十六年,被封为武邑公,食邑二千户。娶魏文帝的女儿为妻,当年去世。保定元年,被追赠为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少师、大司马、大都督、青徐等十州诸军事、青州刺史;进封为宋国公,增加食邑连同以前的共一万户。他没有儿子,以世宗的第三个儿子宇文塞作为他的继嗣。宇文定字干辩,建德三年,进封为王爵。大象年间,任大前疑。不久被隋文帝杀害,封国被撤销.卫剌王字文直,字豆罗突。魏恭帝三年,被封为秦郡公,食邑一千户。武成初年,外出镇守蒲州,拜任大将军,升为卫国公,食邑一万户。保定初年,任雍州州牧,不久升任柱国,又改任大司空,外任襄州总管。天和年间,陈湘州刺史茎皎率全州前来归附,高祖命宇文直督领绥德公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人率兵前去支援,与陈国将领淳于量、吴明彻等人在沌口交战。宇文直的军队失利,元定于是在江南被捕。字文直获罪免除了官职。宇文直是高祖的同母弟弟,性情虚浮狡诈,贪狠刁蛮。因为晋公宇文护执掌朝政,就对高祖怀有二心而亲近宇文护。到他从沌口回来后,对他被免除官职感到恼怒,又请求高祖除掉宇文护,希望得到宇文护的职位。高祖早就有诛杀宇文护的心意,于是和宇文直谋划此事。到宇文护被诛杀后,高祖就任命齐王宇文宪为大冢宰。宇文直既已违背了自己本来的愿望,又请求担任大司马,想总领军事,得以独揽大权。高祖揣测到了他的心意,对他说:“你们兄弟长幼有一定的顺序,你怎么可以反过来排在后面呢?“就任命宇文直为大司徒。建德三年,升爵位为王爵。当初,高祖将宇文直的府第作为东宫,重新让他自行选择住所。宇文直观看了所有的公府官署,没有一个满意的,他到废弃了的陟屺佛寺,想住在那裹。齐王字文宪对宇文直说:  “你的儿女已经长大了,按理住宅必须宽敞些,这个寺院狭小,这怎么能够适用。“宇文直说:“一个人都容不下,还谈什么儿女!“宇文宪感到既奇怪又疑惑。宇文直曾经跟随高祖围猎却走乱行列,高祖大怒,当着众人的面鞭打他。从此后他更加愤恨不平。到高祖前去云阳宫时,宇文直留在京师,起兵反叛,攻打肃章门。司武慰i鲢关闭城门拒守,室塞直无法进去。这件事记载在《尉迟运传》中。宇文直于是逃走,朝廷军队追到荆州,将他捕获,贬为平民,囚禁在别处宫殿。不久宇文直又有异心。于是诛杀了他,以及他的儿子宇文贺、宇文宾、宇塞塞、宇文响、圭塞量、室壬丛、圭壬聋、圭立整理、宇文干躁、宇文干惊等十人,封国被撤销.赵僵王室玄超,字亘卢空。他年幼时聪慧机灵,博览群书,喜欢作文章。学习庾信的风格,词句大多轻放艳丽。魏茎童三年,被封为巫垩郡公,食邑一千户。武成初年,进封为赵国公,食邑一万户。保定年间,被拜任为柱国,出任益州总管。建德元年,任大司空。又改任大司马。建德三年,升爵位为王爵,建德四年,任雍州州牧。北周大军向东讨伐北齐,宇文招任后三军总管。建德五年,丈跟随高祖束征,率领一万步兵骑兵出兵华谷,进攻齐国的汾州。到并州平定后,升任为上柱国。束部平定后,又任行军总管,和齐王一起讨伐稽胡。宇文招擒获贼兵主帅刘没铎,斩杀了他,胡寇平定。宣政年间,拜任太师。大象元年五月,朝廷下诏指定将沼州襄国郡一万人家作为赵国采邑。宇文招离京前往封国。大象二年,宣帝生病,征召宇文招和陈王、越王、代王、滕王等五位亲王入宫。等宇文招等到达时宣帝已经去世.、隋文帝辅佐朝政时,对宇文招等人特别礼遇,上朝时不用小步疾走,可以穿履佩剑上殿.隋文帝将要篡夺周政权时,宇文招在暗地裹策划杀掉他,以匡扶社稷。就邀请隋文帝到自己家中,在寝室饮宴。宇文招的儿子宇文员、宇文贯及王妃的弟弟鲁封、亲信史胄,都事先在身边,佩刀站在左右。又在帷帐坐席中暗藏兵器,在后院也埋伏了勇士。隋文帝的随从都在室外,衹有杨弘、元胄、元胄的弟弟元威和陶彻坐在门边。字文招多次用佩刀切瓜送给隋文帝吃。隋文帝并没有怀疑。元胄发现情况有变,用手握住刀把进来。宇文招就用大酒杯亲自给元胄劝酒,又命元胄到厨房去取饮料。元胄不理。滕王宇文迪稍后来到,隋文帝走下台阶迎接他,元胄才得以趁机附耳密语说:“情势不对,您应当赶快离开。”隋文帝和宇文迪等人一起入座,不一会儿就告辞走了。后来事情被发觉,隋文帝诬陷宇文招谋反。当年秋天,隋文帝诛杀了宇文招和他的儿子德广公宇文员、永康公宇文贯、越搞公字文干铣、宇文干铣的弟弟宇文干铃、宇文干铿等人,封国被撤销。宇文招所著的文集十卷,流传在世上。谌画王室塞俭,字侯幼突。达盛初年,被封为韪厘公,食邑一万户。丢勉年间,任大将军,不久升任柱国,出任益州总管。建德三年,升爵位为王爵。建德五年,向东讨伐齐国,他以原职的身份担任左一军总管,进攻永固城,攻下了该城。进兵平定并州、邺城,拜任大冢宰。这一年,稽胡反叛,高祖下诏命宇文俭任行军总管,和齐王宇文宪一起征讨。有位自称天柱的胡帅,据守河东,宇文俭击败了他,斩杀了三千人。宣政元年二月,去世。他的儿子宇文干惮继承了他的爵位。大定年间,宇文干惮被隋文帝杀害,封国被撤销。陈惑王宇文纯,字堙智突。武成初年,被封为陈国公,食邑一万户。保定年间,任岐州刺史,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出使到突厥迎接皇后,拜任大将军。不久升任柱国,出任秦州总管,又改任陕州总管,督率雁门公田弘攻下齐国的宜阳等九座城池。建德三年,升爵位为王爵。建德四年,北周大军向东讨伐北齐,宇文纯任前一军总管。因为高祖病倒,班师。建德五年,大军再次向东讨伐北齐,高祖下诏命宇文纯为前一军,率步兵二万人据守千里径。并州平定后,升任上柱国,就任并州总管。宣政年间,任雍州州牧,升为太傅。大象元年五月,指定济南郡一万户人家作为陈国采邑。宇文纯离京前往封国。大象二年,到京师朝拜。当时隋文帝独揽朝政,剪除皇室子弟,于是杀害了宇文纯,和他的世子字文谦及宇文谦的弟弟扈公宇文让、宇文让的弟弟宇文议等,封国被撤销。越野王宇文盛,字立久突。武成初年,被封为越国公,食邑一万户。天和年间,升爵位为王爵。建德四年,北周大军讨伐齐国,宇文盛任后一军总管。建德五年,大军又向东讨伐齐国,宇文盛率领他的部众,攻下了齐国的高显等几座城池。并州平定后,升任上柱国。他跟随高祖平定邺城,任相州总管。宣政元年,召入任大冢宰。汾州稽胡首领刘受逻干反叛,朝廷下诏命宇文盛率领各军讨伐平定了他。大象元年,升任大前疑,又改任太保。当年,朝廷下韶指定丰州武当、董宫二郡一万户人家作为越迩采邑。室塞盛离京前往封国。去叁二年,到京师朝拜。当年秋天,被堕塞童杀害,他的儿子宇文忱、圭这毖、字文恢、宇文惯、空塞近等五人和他同时被害,封国被撤销。代樊王宇文达,字度斤突。他性情果断,善于骑马射箭。武成初年,被封为代国公,食邑一万户。天和元年,任大将军、右宫伯,又任左宗卫。建德初年,升任柱国,出任荆、淮等十四州十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在州中有政绩,高祖亲书敕令褒扬他。他所管辖的澧州刺史蔡泽因贪污受贿而被起诉,受贿的罪状很清楚。因为他的先人建立有功勋,不能施加刑戮;如果不能执法而宽免他,又不是奉侍君上的体统。于是他命令有关官员,详细地加以审查询讯,用密表上奏此事。这件事最后得以宽释,最终也没有提及。他处理事情就是像这样周密谨慎。宇文达一向崇尚节俭,吃饭时没有两种以上的饭菜,侍姬不超过几人,都穿着粗厚的衣服。又不经营财物产业,封国裹也没有储积的财物。身边的人曾因此事请问他,宇文达从容地回答他们说:“君子忧虑道义而不忧虑贫困,何必为此操心。“建德三年,升爵位为王爵。出任益州总管。壶祖向东面讨伐齐国,任命他为右一军总管。蛮埋淑妃;延,特别受到查筐王的宠爱,查厘平定后被擒获,直担因为主塞达不亲近声色,特地将冯氏赏赐给他。宣帝即位,他升任为上柱国。大象元年,任大右弼。当年,朝廷下韶指定避业上党郡一万户人家作为:CI回的采邑。圭塞达离京前往封国。大象二年,到京师朝拜。当年冬天,被隋文帝杀害,他的世子宇文执、宇文执的弟弟董厨公室塞转等人一同被害,封国被撤销。冀尘公圭塞通,字屈麸。亘噬初年,被封为冀国公,食邑一万户。瑟坚六年十月,去世。他的儿子主塞锢继承他的爵位。§逊三年,王塞面升爵位为王爵。左塞年间,圭塞面被鹰塞查杀害,封国被撤销。滕闻王宇文迪,字尔固突。年少时喜爱经史书籍,通晓作文章。武成初年,被封为滕国公,食邑一万户。天和末年,任大将军。建德初年,升任柱国。建德三年,升爵位为王爵。建德六年,任行军总管,和齐王宇文宪一起征讨稽胡。宇文迪击败稽胡渠帅穆友等人,斩杀八千人。回来后,任河阳总管。宣政元年,升任上柱国。当年,北周讨伐陈国,朝廷下诏命宇文迪任元帅,节度诸军事。大象元年五月,朝廷下诏指定荆州新野郡一万户人家作为滕国采邑。宇文迪离京前往封国。大象二年,到京师朝拜。当年冬天,被隋文帝杀害,他的儿子怀德公宇文佑、宇文佑的弟弟箕国公宇文裕、宇文裕的弟弟宇文礼、宇文禧等人一同被害,封国被撤销。宇文迪所写的文章,在世上流传很广。孝闵帝有一个儿子。就是坠去人生的组区王宇文康。纪厉王宇文康,字干定。保定初年,被封为纪国公,食邑一万户。建德三年,升爵位为王爵。接着出任总管利始等五州、大小韧二防诸军事、墨必刺史。圭玄尘傲慢自负不遵循法度,亲信任用属僚卢奕等人,于是修缮武器,在暗中策谋反叛。司录裴融劝谏制止他,宇文康不采纳,就杀N了裴融。惺室五年,直担下令将主塞尘赐死。他的儿子宇文浬继承他的爵位。大定年间,宇文浞被隋文帝杀害,封国被撤销。旦嬷有三个儿子。他们是徐妃生的毕剌王宇文贤,嫔妃生的丰廷室这毖、塞王室这基。毕剌王宇文贤,字整屋。±幢四年,被封为毕国公。亘逊三年,升爵位为王爵。出任华州刺史,又升任型业总管,升任柱国。宣巫年间,入任大司空。大象初年,升任上柱国、雍州州牧、太师。第二年,宣帝去世。宇文贤性情精强干练,有庄重的举止和谋略。他担心隋文帝会颠覆宗庙社稷,言辞多有泄露,不久被杀害,和他一起被害的有他的儿子宇文弘义、宇文恭道、宇文树娘等人,封国被撤销。皇区圭王堕,字皇递。开始被封为酆国公。

  宣帝有三个儿子。他们是朱皇后生的静皇帝,王姬生的邺王宇文衍,皇甫姬生的郢王宇文街。邺王宇文衍,大象二年,被封为王。

  郢王宇文术,大象二年,被封为王。和宇文衍一起都被隋文帝杀害,封国被撤销。

  史臣曰:从前贤能的人议论,都说因为姬周建立五个等级的爵位,历经了八百年;秦朝设立郡县,仅传了二世就灭亡了。虽然得失成败的事迹可以探寻,是非对错的道理相互启发,但是因循旧制不加改变,却从古以来都没有听说过。实在是因为著书立说的人陷于尊贵显达,主管写作的人难以改变事业,虽详细地寻求适宜的变通方法,却没有能够探究到最恰当的办法。我尝试着评论此事:

  帝王更迭兴起,治理国家的方法不一样;圣贤交替出现,树立圣德旨向的道路不同。遣难道是故意要相互违背吗,他们也是为了要治理好天下而已呀。为什么这样说呢?五等爵位的制度,在商、周之前就实行了;郡县的设立,开始于秦、汉之后。议论的时候则认为二者的厚薄相差很远,不同的地方贝u在使用或舍弃方面有些不同。譬如兵器经常使用,难以成就像汉高祖在垓下击败楚建立汉那样的大业;稷嗣君叔孙通所讲的礼法,不可以在成周这一朝施行。由此可知根据不同的时候制定适宜的政策,是处理政务的最大事务;观察民风教化百姓,是治理国家的长远策略。而且分封疆上,建立诸侯,选择贤能,设置地方长官,就其名称虽然说是不同的建制,考察实际情况也许达到了相同的目的。兴盛的时候则和施行的政策共同安定,衰落的时候则与当时的政策共患难。共平安维系于善恶,不遵循礼义就无法敦厚世风;共患难寄托于存亡,不使用甲兵就不能平定祸乱。所以齐国、晋国遵循礼义,他们的政权倾覆后又重新振兴;温崤、陶侃推让职位,王法松弛后又重新伸张。然而周朝的各个诸侯国,并不是一姓,晋朝的各位大臣,也不是一族,难道是齐国、晋国比其他诸侯国强大。温崤、陶侃比其他大臣们贤能吗?大概是权势重的人容易建立功勋,权势轻的人难以竭尽操节的缘故。由此看来,建立诸侯设置牧守,是古今的不同策略;军队权力势力官位,大概是平安或危难的缘由呀。

  太祖在平定关右的时候,每天事务繁多时间不足,既然以人臣的礼节直到最后,就来不及建立作为王室屏障的藩国。晋荡公宇文护辅佐朝政时,树立自己的党羽,宗室的人,都占据了高官厚位,把握兵权,虽然天下有拒绝粉饰太平的风气,而国家却像磐石那样的坚固。高祖剪除身边的威胁,想弘扬为政的方法,惩治专断朝政的祸患,忘记了连城卫国的长远策略,对外人尊崇宠位,对宗室因猜忌而产生隔阂。从这时开始以德配于天的基业,就埋藏下了腐烂的十壤。宣帝继位后,凶恶残暴,最先剪除的是自己的同宗枝叶,被削减废黜的人遍及贵族。即使是自己的叔父,同胞的兄弟,衹要文能招附众人之心,武能威慑敌人,没有不是在当时被辞去执政的官位,按照小国封侯的。虽然号称千乘之国,但势力却与平民相等同。所以掌权专横的大臣趁此机会,谋士藉此空隙,政权的改变就像弯腰拾东西一样快,诛灭王侯就像烈火燎原一样猛烈。悠悠远古,也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残酷。这难道不是像摧枯拉朽那样,非常容易做到的吗。

  假如宣帝采用姬周、刘汉的制度,实行圣明帝王的统治策略,分别任命贤能的皇戚,将他们分布在朝廷内外,估料他们的轻重,权衡他们的亲疏,使他们首尾扶持,远近都为自己使用。使他们的势力地位足以扶持危亡的局面,使他们的权势力量也无法制造祸乱。事业既然已经安定下来了,侥幸之心就会自然平息。这样,即使是像婴儿那样安睡着,每天垂衣而治,社稷也本来会长久地安定,亿万百姓也可以没有祸患了。那些皇后家族的人,又怎么能够窥视国家政权呢。

  文闵明 武宣诸子

  文帝十三子。姚夫人生世宗,后宫生宋献公震,文元皇后 生孝闵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生高祖、卫剌王直,达步干妃生 齐王宪,王姬生赵僭王招,后宫生谯孝王俭、陈惑王纯、越野 王盛、代奰王达、冀康公通、滕闻王逌。齐炀王别有传。 宋献公震,字弥俄突。幼而敏达,年十岁,诵孝经、论语、 毛诗。后与世宗俱受礼记、尚书于卢诞。大统十六年,封武邑 公,二千户。尚魏文帝女,其年薨。保定元年,追赠使持节、 柱国大将军、少师、大司马、大都督、青徐等十州诸军事、青 州刺史;进封宋国公,增邑并前一万户。无子,以世宗第三子 寔为嗣。寔字干辩,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大象中,为大前疑。 寻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卫剌王直,字豆罗突。魏恭帝三年,封秦郡公,邑一千户。 武成初,出镇蒲州,拜大将军,进卫国公,邑万户 。保定初, 为雍州牧,寻进位柱国,转大司空,出为(梁)〔襄〕州总管。 天和中,陈湘州刺史华皎举州来附,诏直督绥德公陆通、大将 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兵赴援,与陈将淳于量、吴明彻等战 于沌口。直军不利,元定遂投江南。直坐免官。

  直高祖母弟,性浮诡,贪狠无赖。以晋公护执政,遂贰于 帝而昵护。及沌口还,愠于免黜,又请帝除之,冀得其位。帝 夙有诛护之意,遂与直谋之。及护诛,帝乃以齐王宪为大冢宰。 直既乖本望,又请为大司马,意欲总知戎马,得擅威权。帝揣 知其意,谓之曰 :“汝兄弟长幼有序,宁可反居下列也?”乃 以直为大司徒。

  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初,高祖以直第为东宫,更使直自 择所居。直历观府署,无称意者,至废陟屺佛寺,欲居之。齐 王宪谓直曰:“弟儿女成长,理须宽博,此寺褊小,讵是所宜。” 直曰:“一身尚不自容,何论儿女!”宪怪而疑之。直尝从帝校 猎而乱行,帝怒,对众挞之。自是愤怨滋甚。及帝幸云阳宫, 直在京师,举兵反,攻肃章门。司武尉迟运闭门拒守,直不得 入。语在运传。直遂遁走,追至荆州,获之,免为庶人,囚于 别宫。寻而更有异志,遂诛之,及其子贺、贡、塞、响、贾、 秘、津、干理、干璪、干悰等十人,国除。

  赵僭王招,字豆卢突。幼聪颖,博涉群书,好属文。学庾 信体,词多轻艳。魏恭帝三年,封正平郡公,邑一千户。武成 初,进封赵国公,邑万户。保定中,拜为柱国,出为益州总管。 建德元年,授大司空,转大司马。三年,进爵为王,除雍州牧。 四年,大军东讨,招为后三军总管。五年,又从高祖东伐,率 步骑一万出华谷,攻齐汾州。及并州平,进位上柱国。东夏底 定,又为行军总管,与齐王讨稽胡。招擒贼帅刘没铎,斩之, 胡寇平。宣政中,拜太师。大象元年五月,诏以洺州襄国郡邑 万户为赵。招出就国。二年,宣帝不豫,征招及陈、越、代、 滕五王赴阙。比招等至而帝已崩。

  隋文帝辅政,加招等殊礼,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隋文帝 将迁周鼎,招密欲图之,以匡社稷。乃邀隋文帝至第,饮于寝 室。招子员、贯及妃弟鲁封、所亲人史冑,皆先在左右,佩刀 而立。又藏兵刃于帷席之间,后院亦伏壮士。隋文帝从者多在 合外,唯杨弘、元冑、冑弟威及陶彻坐于户侧。招屡以佩刀割 瓜啖隋文帝,隋文帝未之疑也。元冑觉变,扣刀而入。招乃以 大觞亲饮冑酒,又命冑向厨中取浆。冑不为之动。滕王逌后至, 隋文帝降阶迎之,元冑因得耳语曰 :“形势大异,公宜速出。” 隋文帝共逌等就坐,须臾辞出。后事觉,陷以谋反。其年秋, 诛招及其子德广公员、永康公贯、越携公干铣、弟干铃、干铿 等,国除。招所着文集十卷,行于世。

  谯孝王俭,字侯幼突。武成初,封谯国公,邑万户。天和 中,拜大将军,寻迁柱国,出为益州总管。建德三年,进爵为 王。五年,东伐,以本官为左一军总管,攻永固城,拔之。进 平并、邺,拜大冢宰。是岁,稽胡反,诏俭为行军总管,与齐 王宪讨之。有胡帅自号天柱者,据守河东,俭攻破之,斩首三 千级。宣政元年二月,薨。子干恽嗣。大定中,为隋文帝所害, 国除。 陈惑王纯,字堙智突。武成初,封陈国公,邑万户。保定 中,除岐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使于突厥迎皇后,拜大将 军。寻进位柱国,出为秦州总管,转陕州总管,督鴈门公田弘 拔齐宜阳等九城。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四年,大军东伐,纯 为前一军总管。以帝寝疾,班师。五年,大军复东讨,诏纯为 前一军,率步军二万守千里径。并州平,进位上柱国,即拜并 州总管。宣政中,除雍州牧,迁太傅。大象元年五月,以济南 郡邑万户为陈。纯出就国。二年,朝京师。时隋文帝专政,翦 落宗枝,遂害纯,并世子谦及弟扈公让、让弟议等,国除。 越野王盛,字立久突。武成初,封越国公,邑万户。天和 中,进爵为王。四年,大军伐齐,盛为后一军总管。五年,大 军又东讨,盛率所领,拔齐高显等数城。并州平,进位上柱国。 从平邺,拜相州总管。宣政元年,入为大冢宰。汾州稽胡帅刘 (爱)〔受〕逻干反,诏盛率诸军讨平之 。大象元年,迁大前 疑,转太保。其年,诏以丰州武当、安富二郡邑万户为越。盛 出就国。二年,朝京师。其秋,为隋文帝所害,并其子忱、悰、 恢、懫、忻等五人,国除。

  代奰王达,字度斤突。性果决,善骑射。武成初,封代国 公,邑万户。天和元年,拜大将军、右宫伯,拜左宗卫。建德 初,进位柱国,出为荆淮等十四州十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在 州有政绩,高祖手敕褒美之。所管沣州刺史蔡泽黩货被讼,赃 状分明。以其世着勋庸,不可加戮;若曲法贷之,又非奉上之 体。乃令所司,精加按劾,密表奏之。事竟得释,终亦不言。 其处事周慎如此。

  达雅好节俭,食无兼膳,侍姬不过数人,皆衣绨衣。又不 营资产,国无储积。左右尝以为言,达从容应之曰 :“君子忧 道不忧贫,何烦于此 。”三年,进爵为王。出为益州总管。高 祖东伐,以为右一军总管。齐淑妃冯氏,尤为齐后主所幸,齐 平见获,帝以达不迩声色,特以冯氏赐之。宣帝即位,进位上 柱国。大象元年,拜大右弼。其年,诏以潞州上党郡邑万户为 代。达出就国。二年,朝京。其年冬,为隋文帝所害,及其世 子执、弟蕃国公转等,国除。

  冀康公通,字屈率突。武成初,封冀国公,邑万户。天和 六年十月,薨。子绚嗣。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大象中,为隋 文帝所害,国除。

  滕闻王逌,字尔固突。少好经史,解属文。武成初,封滕 国公,邑万户。天和末,拜大将军。建德初,进位柱国。三年, 进爵为王。六年,为行军总管,与齐王宪征稽胡。逌破其渠帅 穆友等,斩首八千级。还,除河阳总管。宣政元年,进位上柱 国。其年,伐陈,诏逌为元帅,节度诸军事。大象元年五月, 诏以荆州新野郡邑万户为滕。逌出就国。二年,朝京。其年冬, 为隋文帝所害,并子怀德公佑、佑弟箕国公裕、弟礼禧等,国 除。逌所着文章,颇行于世。

  孝闵帝一男。陆夫人生纪厉王康。

  纪厉王康,字干定。保定初,封纪国公,邑万户。建德三 年,进爵为王。仍出为总管利始等五州、大小剑二防诸军事、 利州刺史。康骄矜无轨度,信任僚佐卢奕等,遂缮修戎器,阴 有异谋。司录裴融谏止之,康不听,乃杀融。五年,诏赐康死。 子湜嗣。大定中,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明帝三男。徐妃生毕剌王贤,后宫生酆王贞、宋王寔。 毕剌王贤,字干阳。保定四年,封毕国公。建德三年,进 爵为王。出为华州刺史,迁荆州总管,进位柱国。宣政中,入 为大司空。大象初,进位上柱国、雍州牧、太师。明年,宣帝 崩。贤性强济,有威略。虑隋文帝倾覆宗社,言颇泄漏,寻为 所害,并其子弘义、恭道、树娘等,国除。

  酆王贞,字干雅。初封酆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大 象初,为大冢宰。后为隋文帝所害,并子济阴郡公德文,国除。 武帝生七男。李皇后生宣帝、汉王赞,厍汗姬生秦王贽、

  曹王允,冯姬生道王充,薛世妇生蔡王兑,郑姬生荆王元。 汉王赞,字干依。初封汉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仍 柱国。大象末,隋文帝辅政,欲顺物情,乃进上柱国、右大丞 相。外示尊崇,寔无综理。及诸方略定,又转太师。寻为隋文 帝所害,并其子淮阳公道德、弟道智、道义等,国除。

  秦王贽,字干信。初封秦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上 柱国、大冢宰、大右弼。寻为隋文帝所害,并其子忠诚公靖智、 弟靖仁等,国除。

  曹王允,字干仕。初封曹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道王充,字干仁。建德六年,封王。

  蔡王兑,字干俊。建德六年,封王。

  荆王元,字干仪。宣政元年,封王。元及兑、充、允等并 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宣帝三子。朱皇后生静皇帝,王姬生邺王(衍)〔衎〕,皇

  甫姬生郢王术。

  邺王(衍)〔衎〕,大象二年,封王。 郢王术,大象二年,封王 。与(衍)〔衎〕并为隋文帝所 害,国除。

  史臣曰:昔贤之议者,咸云以周建五等,历载八百;秦立 郡县,二世而亡。虽得失之迹可寻,是非之理互起,而因循莫 变,复古未闻。良由着论者溺于贵达,司契者难于易业,详求 适变之道,未穷于至当也。尝试论之:夫皇王迭兴,为国之道 匪一;贤圣间出,立德之指殊涂。斯岂故为相反哉,亦云治而 已矣。何则?五等之制,行于商周之前;郡县之设,始于秦汉 之后。论时则浇淳理隔,易地则用舍或殊。譬犹干戈日用,难 以成垓下之业;稷嗣所述,不可施成周之朝。是知因时制宜者, 为政之上务也;观民立教者,经国之长策也。且夫列封疆,建 侯伯,择贤能,置牧守,循名虽曰异轨,责实抑亦同归。盛则 与之共安,衰则与之共患。共安系乎善恶,非礼义无以敦风; 共患寄以存亡,非甲兵不能靖乱。是以齐、晋帅礼,鼎业倾而 复振;温、陶释位,王纲弛而更张。然则周之列国,非一姓也, 晋之群臣,非一族也,岂齐、晋强于列国,温、陶贤于群臣者 哉,盖势重者易以立功,权轻者难以尽节故也。由此言之,建 侯置守,乃古今之异术;兵权势位,盖安危之所阶乎。

  太祖之定关右,日不暇给,既以人臣礼终,未遑藩屏之事。 晋荡辅政,爰树其党,宗室长幼,并据势位,握兵权,虽海内 谢隆平之风,而国家有盘石之固矣。高祖克翦芒刺,思弘政术, 惩专朝之为患,忘维城之远图,外崇宠位,内结猜阻。自是配 天之基,潜有朽壤之墟矣。宣皇嗣位,凶暴是闻,芟刈先其本 枝,削黜遍于公族。虽复地惟叔父,亲则同生,文能附众,武 能威敌,莫不谢卿士于当年,从侯服于下国。号为千乘,势侔 匹夫。是以权臣乘其机,谋士因其隙,迁龟鼎速于俯拾,歼王 侯烈于燎原。悠悠邃古,未闻斯酷。岂非摧枯振朽,易为力乎。 向使宣皇采姬、刘之制,览圣哲之术,分命贤戚,布于内 外,料其轻重,间以亲疏,首尾相持,远近为用。使其势位也 足以扶危,其权力也不能为乱。事业既定,侥幸自息。虽使卧 赤子,朝委裘,社稷固以久安,亿兆可以无患矣。何后族之地, 而势能窥其神器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部分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文学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gushiciwenxue.com/wenzhang/17599.html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