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_外篇刻意译文
-
查阅典籍:《庄子》——「庄子·外篇刻意」原文
励志矫情,洁白自诩。逃避社会,厌恶庸俗。清谈迂 论,冷嘲热讽。作为持不同政见者,自视甚高。在野的隐 士最爱来这一套。他们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暮年牢骚更盛 ,最后跳河自杀。
宣传仁义,演说忠信。恭俭克己,谦让待人。作为传 统文化的肩承者,注重个人思想修养,半在野半在朝的学 士最爱来这一套。他们从事文化教育活动,年轻游历讲学 ,老了在家授课。
满口政绩,树立形象。君臣有礼,尊卑有序。作为各 级掌权者,强调整顿社会,以求安定。在朝的显士最爱来 这一套。他们崇拜君主,加强国力,拓张领土,忙得要命 ,累得要死。
害怕麻烦,贪图清静。移居山林,学会钓鱼。作为社 会竞争的失败者,拒绝再干任何事业。在野的闲士最爱来 这一套。他们无功无名,远避红尘,不再关心社会,但求 不忙不累而已。
做深呼吸,通丹田气。打太极拳,练鹤翔桩。作为活 命哲学的信奉者,老而不死比一切都要紧。在朝在野都有 一些士类最爱来这一套。他们坚持锻炼,注意保养,羡慕 彭祖活八百岁。
这五类士以外,还有一类。他们用不着励志而人品自 高,忘记了仁义而修身养性。谈不上政绩而实现安定, 家 不在山林而同样悠闲,从来不锻炼而仍然长寿。什么都舍 弃了,什么都完备了。他们精神恬淡,无限制的开放,所 以感召了众多的佳士,纷纷追随。他们凭什么?凭天道, 凭圣德。
恬淡,寂寞,虚空,静止,无为。这个体系是天地间 最灵的水平仪,是修道养德的最高标准。这个标准要求圣 人休俗虑。俗虑休了,处境就平安了顺适了。处境平顺, 精神就恬淡了。恬淡的精神,平顺的处境,足以排遣忧患 ,抵抗妖邪。这样,圣人的德行就完备了,精神就不虚耗 了。近似的话,我在《天道篇》内已经说过。
这个标准要求圣人,生,顺随自然发展;死,参与物 质变化;静,阴气般的凝静;动,阳气般的波动。同样的 话,我在《天道篇》内已经说过。
此外,这个标准还要求圣人不必预先替后代求福,谨 防带头给将来召祸。为政切忌没事找事,最好得过且过, 好比唱歌,切忌领唱,最好应和。主观能动性不要加强, 而要减弱。坐待条件成熟再动手吧,不必提前闹得风风火 火。机心要割除,智囊要撕破,听天由命,获益良多。
修身治国,以上几方面都做到,圣人就不招老天怨恨 ,就不被外物牵掣,就不受帝人排斥,就不闻野鬼骂詈。 百姓看见他光辉可爱而不会刺眼,发现他信用可靠而不必 如期。他闲散,不细想,不深究。他透明,不阴谋,不阳 谋。睡了不做梦,醒了不担忧。生是泡沫,短暂的漂浮。 死是休息,永久的享受。他的精神单纯,他的灵魂清醒。 虚空恬淡的他达到了修道养德的最高标准。
用修道养德的标准来衡量,悲伤与欢乐是德性的偏斜 ,喜悦与愤怒是道理的错误,爱好与厌恶是心态的失常。 所以,高度的道德应该是忘悲忘欢,不喜不怒,无好无恶 。高度的静止是专一,不因为外界变化而动摇,高度的虚 空是宽容,不去触犯外界。高度的恬淡是独立,不去联络 外界。高度的纯粹是和谐,不去干涉外界。
恬淡,寂寞,虚空,静止,无为,这是修道养德的最 高标准,不可分割,自成体系。与此标准相反,悲欢,喜 怒,好恶,消耗人的精力;动摇,触犯,联络,干涉,消 耗人的体力。体力消耗不止不休,便会累垮。精力消耗没 完没了,便会憔悴。这些憔悴累垮的人,在持不同政见的 隐士阶层,在肩承传统文化的学士阶层,在各级掌权的显 士阶层,最为常见。
请观察瓶水、缸水、池水、河水、海水,就能了解水 性,水性喜清。滤去杂质,水便清了。水性喜平。不去搅 动,水便平了,水性不喜封闭。一封闭就溷(hun4)浊再不 清了。看得出来,水在模仿天气。天气,扫除杂雾便晴, 风不吹动便静,阴云密闭又溷浊不晴了。所以水性乃天德 的投影。人也能模仿水性,效法天德吗?
能。改掉习染的杂质,便清纯了。不受外物的摇动, 便平静了。断绝外交,不去联络外界,便恬淡了。开放自 身,宽容一切,便虚空了。纵然有所活动,也不是有意图 的,便谐和于大自然了。这里说的乃是保养精神的方法哟 。
江南吴国越国,冶炼工艺俱精,锻打宝剑,天下闻名 ,谁购得吴越剑,皆会锁藏箱匣,视为传家之宝,不愿佩 戴,不敢妄用。养精的道理与蓄锐相同,人的精神岂可妄 用。
人身上最具有能动性的便是精神。精神外射,穿透任 何屏障,射向东西南北无限远,上穿天,下透地,无所不 射。精神遥感万物,遥控万物,遥变万物,遥养万物。人 的精神乃宇宙精神的分支。精神来无影去无踪。精神是人 体内的上帝,具备造化功能,等同皇天后土。
大道纯粹朴素,简单明白。修道者放弃了许多东西, 但有一样必须守住,就是精神。精神守好,灵魂与肉体就 不再矛盾,就不再分裂,就合二而一了。这个一便是圆融 自足的小宇宙。这个一与大宇宙息息相通,同步运行,密 合自然原理,修道者由此而得道焉。难怪俗话说:“世人 金钱挂帅。清官名声要紧。贤士追求理想。圣人守好精神 。”
大道的朴素性决定了修道者的洁白,拒染悲欢喜怒好 恶种种感情色彩。大道的纯粹性决定了修道者的无为,面 对外界,拒不动摇,拒不触犯,拒不联络,拒不干涉。洁 白了,无为了,精神当然不至于虚耗了。
能圆满体现洁白无为的乃能称为真人,真人亦即至人 ,到顶的人,拔尖的人。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 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 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 之所好也。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 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囗(左“口”右“句”)呼吸,吐故 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 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 ,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 之道,圣人之德也。
故曰: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 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 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 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遁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 ,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 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 无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 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 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 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 ,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 帝。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 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 谓之真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部分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文学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gushiciwenxue.com/wenzhang/7422.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
热门名句
-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